AI逐漸成為普及於世的新興技術,讓⼈類⽣活中無論是看的到還是看不到 的,都能夠感知到AI的存在,這樣的普及也帶動了市場上諸多新創團隊相繼
投入此領域。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辰妃指出,在AI技術愈趨成熟之際,AI產業發展重⼼漸漸轉向降低企業發展AI應⽤⾨檻。由於AI⼤廠所推 出的⽅案客製化程度不⾜,因此出現了許多AI新創開創跨域⽅案,弭平其中 缺⼝。
美國新創Beyond Limits成立於2014年,核⼼AI技術為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旗下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技術延伸。Beyond Limits提供企業級AI解決⽅案,成立⾄今於⽯化能源產業、電
⼒⾃然資源業、製造業與醫療保健產業皆有所斬獲,市場遍及美洲、亞洲、中東地區等,並於2020年正式進入台灣市場。DIGITIMES此次專訪Beyond Limits亞太區執⾏董事廖⼦平,並邀請他闡述Beyond Limits的成立過程、現況與未來的布局,以及對台灣市場的期待與AI產業的觀察。
問:請您說明⼀下Beyond Limits的成立過程。
Beyond Limits是2014年成立於美國的AI公司,技術源⾃於美國太空總署跟其附屬的JPL。NASA於2012年送上火星的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中, 運⾏的AI系統正是Beyond Limits的團隊建立起來的。Beyond Limits的執
⾏長AJ Abdallat先前曾任JPL與加州理⼯學院(簡稱Caltech)的商業化策略負責⼈,並在2014年說服他們將IP導出做商業化。
⼀開始是NASA為了火星探測器去建立⼀個⼯具箱(toolbox),由於火星與地 球之間必定會有時差存在,因此對地球的⼈⽽⾔有數分鐘是無法控制探測器。若這之間的傳遞與連結仍然運⽤數值AI (numeric AI),倚靠傳遞數據資料(data),基本在當時探測器的應⽤是無法使⽤數值AI進⾏的。因此,當時需 要據此設計出新的模組,由於火星是⼀個新的開發場域,等同於並無過去累積 的數據資料,因此必須運⽤具⼈類思維的模組進⾏,讓火星上的探測器能夠⾃
⼰整理想法與結果。
我們選擇能源產業作為第⼀個涉獵的領域,歸因於當時⼤型跨國⽯油集團BP 於墨⻄哥灣發⽣漏油事件,讓他們為了解決相關事宜耗費了約300多億美元, 內部營運也因此需要整頓。因此,當時他們在找公司協助他們做決策過程的優 化。在幾經周折後被介紹到Beyond Limits,⽽由於過去Beyond Limits有NASA探測器的經驗,並在過程中解決許多通訊、系統上的問題。溝通之後bp 認為Beyond Limits的技術可以為他們解決決策過程的問題,在後來的合作過程中也確定我們的技術能夠提供良好的⽀援,進⽽在B輪募資的時候成為投 資者,其後於C輪時也有進⾏投資。
⾄於我們的商業模型,⼀開始會在某個產業或領域之中開發許多新產品,最後會變成⼀個SaaS的模組,也就是說我們做的是⼯業企業AI解決⽅案提供者(industrial enterprise AI solution),進⽽導入企業協助解決決策過程中的問題。
在2014年spin off這項技術的時候,就與BP討論是否有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探油,開發類型的⼯作內容是較為複雜的,因此我們會去探討探油的過程中是否有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進⽽去打造⼀個AI解決⽅案。換⾔之,與業者的 合作伊始會先去看商業問題,進⼀步提供AI解決⽅案,最後會將這個解決⽅ 案產品化,就能夠做成SaaS服務。
有鑑於BP的信任,當時便從上游開始進⾏優化,⾃探油開始,在油井開了之 後該怎麼維運或進⾏管理, AI該如何協助優化維運的過程。到了煉油階段, 由於煉油廠的過程非常繁雜,除了優化流程之外,我們也提供AI解決⽅案輔 助化學家開發新的成分。綜合⽽論,從煉油過程到開發⼯作皆有解決⽅案,也能涵蓋⾄最後的物流,提供⼀條龍的AI解決⽅案服務。
問:是否能夠簡述⼀下Beyond Limits的AI技術的特點?
Beyond Limits的技術結合數值AI與符號AI (symbolic AI),應⽤兩⼤AI邏輯處理數據與建立控制變因,藉此打造Beyond Limits的認知型AI (cognitive AI),進⽽提供建議給予作業⼈員,也能夠在⼈員的反應回饋中不斷學習與優化,直⾄最後⼈與機達到互補智能(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
我們的技術模組的其中⼀個特點是具有可解釋性,AI提供給你⼀個建議的時 候,機器會告訴你為什麼要提供這樣的推薦結果。這與市場中⼀些業者所提供 的「⿊盒⼦」不同,當AI無法提供推薦的原因時,事實上⼈類就很難對這個 模組有信任感。
AI並不是萬能的,這也是為什麼可解釋的模組如此重要。此模組的存在可以視為建立⼈類信任機器的必要要素,因為⼈可以去分析機器所提供的建議是對或者不對,或是理解它的邏輯推論,⽽在模組為透明的之時,⼈類在決策階段 也能夠較有把握。
可解釋的模型跟⿊盒⼦最⼤的不同在於,⿊盒⼦應⽤的是數值AI,需要⼤量 的資料做為運算基底。⽽可解釋的AI除了資料之外,還加入產業的知識與⼈ 類的思維想法。除此之外,我們擷取⼈類針對不完整數據資料(missing data)的⾏動,⼈類的思維會在尚無完整資料的狀況下依照過去的經驗進⾏推論。因此,在加入我們的模型後便得以藉由過去累積⽽來的知識庫,去進⾏假 設。
⽬前市場中有許多新創投入AI產業,不過⼤多是針對特定的流程提出解決⽅ 案。由於我們擁有的技術與新創團隊不盡相同,加上我們傾向為⼀站式的解決
⽅案提供者,因此我們並不認為與其他新創團隊的關係為競爭關係,反⽽非常 期待未來的合作,比如OCR技術、AI晶片、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
等,藉由合作讓彼此的技術缺⼝更加精進。
問:針對邊緣運算市場您們是否有什麼樣的布局規畫?
Beyond Limits先前於邊緣運算有協助美國戰機計算機翼振動頻率的相關經驗,未來也會積極覓求與各界硬體廠商合作的機會,尤其在5G的推動之下更 是如此。邊緣運算的應⽤場景可說是非常多元,比如在能源產業當中維持各個結構體的運作,或是將解決⽅案置放在感測器當中。邊緣運算對我們來說是⼀個⼯具,關鍵在於選定何種感測器作為載體,並不僅⽌於如⼤眾的穿戴裝置相 關應⽤,⽽是可以解決許多企業內部的問題。⽬前邊緣運算的產品還在籌備當 中,不過我們特別想要發展健康照護⽅⾯的應⽤。
問:Beyond Limits⽬前在全球市場的發展狀況?企業對於AI解決⽅案的需求是否旺盛?
⽬前除了能源產業之外,也有擴及到基礎設施、醫療保健等,以及香港的駐點會比較著重於⾦融。不過,我們所做的產品並不會侷限於特定的市場,⽽是會 將其全球化。⽬前在香港產出的⼀些⾦融解決⽅案,未來也都會進⼀步推到全球市場。未來在台灣若是
發展出⼀些AI晶片、智慧製造解決⽅案也將會是如此,我們並不會單單賣給台灣廠商,在建立不錯的產品模型之後就能輸出⾄全球市場。
2020年結束C輪募資,共募得了1.3億美元,也於同年佈點於阿拉伯聯合⼤公國(UAE),也同步進入亞太區,包含新加坡、香港、台灣、⽇本,⽬前整個亞太區⼤概有15位員⼯。就台灣市場⽽⾔,算是剛剛起步,開始招募⼈才並與 客⼾建立初步的互動。
事實上,AI是需要教育的,尤其C-level的階層須要先有這樣的認知。原因在 於產業要先認知道有導入AI的需求與必要性,因此除了AI解決⽅案之外, Beyond Limits現在也有做數位轉型的顧問⼯作,這也可能變成我們進入台灣市場的切入點之⼀。我們會先⾄公司內部評估數位轉型的進度,進⽽從商業問題觀察出需要優化的部分為何,⽽AI技術正是優化過程的重點核⼼。⽬前 數位轉型阿拉伯市場推⾏的較為快速,與當地tier 1的業者進⾏合作,涵蓋物流、醫療照護、保險等等。
就⽬前觀察,企業級AI解決⽅案的市場需求非常龐⼤,與過往軟體發展的狀 況非常相似。過去軟體改變了許多企業內部的營運、運作狀況,那麼未來AI 的應⽤將會改變企業決策的流程,⽽這也是我們所看到的主流趨勢。觀察亞太 區企業導入AI的進程,中國⼤陸的⼤企業導入速度非常快,雖然仍以數值AI 為主,但⾃有的技術含量⾼,⼤企業也普遍對於未來AI將會滲入各個進程的認知程度頗⾼。
問:未來針對台灣市場的布局與規劃?
在台灣⽽⾔,我們當然會針對已經進入的領域如能源,尋求與相關業者的合 作。尤其台灣的製造業非常強,管理的能⼒也很好,因此我們會就⼯業4.0、智慧製造作為切入點,在台灣找尋⼀些合作夥伴。
⾃2020年進入台灣市場之後,事實上也觀察到許多需求。除了⼯業4.0的進 程與規畫之外,業者也應該要思考未來的發展⽅針。我想我們針對台灣製造業的服務⼤致上會分成幾塊,第⼀個就是供應鏈管理,這是對於製造業來說非常 重要的⼀環,與成本有直接的關係,其次則是為製造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正如先前所提及的,我們有AI平台,缺少的是若⼲產業中的專長與專業知 識。舉例來說,BP對我們的重要性便在於因為我們先前做的是太空產業,藉
由與能源產業tier 1的業者合作,得以擷取產業中的專業知識,進⼀步攻入產業。綜上所述,我們在進入某個產業的時候,⾸要的任務便是尋找產業中的合作夥伴,所以在台灣的話主要就是找製造⽅⾯的合作夥伴。這對於我們的意義不只是開發產品,⽽是這些已經擁有悠久歷史的產業常擁有非常多的制度知識(institutional knowledge)是需要被保存的,這也是我們在做的。台灣有許多管理的知識值得擷取與保存,將這些知識導入AI模組後,AI就可以在流程 中擔任⼀個監察、提供建議的⾓⾊,以確保流程的順利進⾏。
確實,不同製造業擁有不同的製程,然⽽在這些不同的製程當中必定會有⼀致的地⽅。因此其實我們的系統可以放置在不同的製程之中,關鍵在於感測器所擷取的數據資料為何,以及⼈類決策流程在何處,因為優化決策流程正是我們的核⼼⼯作。
除了將於台灣積極在智慧製造⽅⾯尋找夥伴之外,也希望技術與硬體結合。過去探測器的經驗讓我們擁有邊緣運算⽅⾯的技術,可以微型化或利⽤低耗能的特性進⾏⼯作。我們不會成為⼀個晶片公司,但是我認為可以運⽤既有技術尋找合作廠商,⽽台灣以製造業聞名,正是最好的場域⼀同創造更多的商機與運
⽤。
進入台灣的原因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才也是很⼤的吸引⼒。我們認為台灣擁有很好的教育培育制度,⼯程師的⼈才品質也非常好。
問:台灣中⼩企業非常多,Beyond Limits所提出的解決⽅案似乎都是主要給⼤型企業應⽤,請問這樣的狀況下,中⼩企業在導入Beyond Limits或是其他AI解決⽅案時,是否會遇到什麼困難?
確實,我們現在的許多解決⽅案可能對規模較⼤的企業較為合適。不過即便是中⼩企業,仍然會有決策流程的存在,也就會在流程中具有被忽略的問題或謬誤。無論規模⼤或⼩,必定會有經年累⽉的數據資料,唯需⾃感測器當中擷取出來即可。有鑑於台灣中⼩企業較多,這也是我們可以取經⾃台灣企業的其中
⼀點,也許未來能夠將Beyond Limits的AI解決⽅案應⽤範圍擴⼤。
事實上,我們在進入新產業開發客製化的解決⽅案時,⾸要之事正是與產業業 者進⾏共同開發(co-development)的⼯作,⽽台灣在中⼩企業很多的狀況 下,開發的效率也會較⾼。這將不僅是台灣會帶給Beyond Limits的資產, 同時我們也會協助業者將職⼈精神與經驗持續傳承,進⼀步系統化。
圖說:左起為Beyond Limits亞太區⾸席營運長黎湍、亞太區執⾏董事廖⼦平與台灣總經理張中宜。陳慈晏攝
Beyond Limits亞太區首席營運長黎湍(左起)、亞太區執行董事長廖子平、台灣總經理張中宜攜手推動Beyond Limits新布局。Beyond Limits/提供
相較於現有的AI系統是累積大數據後所提供的單點分析思維,通常只能提供使用者問題出在哪的回覆(What),並無法解釋其思考邏輯(Why),因而衍生出對AI黑盒不信任感,也基於這點讓AI至今無法普及應用在自駕車、金融、能源等涉及人身安全產業。
導入人為知識 具一站式解決能力
但Beyond Limits AI不同以往AI技術,採用人為知識的導入,進而建置近人類的思維進行模型推論,因此即使在資訊有限的環境也能即時演算出適宜對策,也因為Beyond Limits AI擁有全面性視角的一站式解決能力,更被看重未來在能源、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等產業的應用潛力。
例如在2010年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當時苦主英國石油(BP)在賠上百億的罰款後,透過借重Beyond Limits AI科技協助BP從決策過程中找出問題並優化,也因成效卓越,BP更加碼參與Beyond Limits的B、C輪募資,也成為AI應用在石油能源產業最成功的典範。
Beyond Limits亞太區執行董事長廖子平看好Beyond Limits未來潛力。Beyond Limits/提供
貼近人類思維 大幅提升AI信任感
如果用當紅自駕車技術來說,現有AI系統當偵測到前方有一個皮球時,多會建議駕駛採取變換車道因應,而Beyond Limits AI系統因為奠基於人類認知思維,反而會考量到有皮球就有可能出現暴衝撿球孩童,故會建議駕駛先暫停,Beyond Limits亞太區執行董事長廖子平用了一個生動舉例點出Beyond Limits AI與現有AI技術本質上的差異。
從上列舉例,就能看出Beyond Limits AI具備貼近人類思考的全方位思維,以及可解釋的邏輯性優勢,可讓使用者了解AI系統判斷依據,進而大幅提升AI信任感,畢竟再好的技術若無法讓使用者放心就等同沒有任何商業價值。
Beyond Limits台灣總經理張中宜補充說,Beyond Limits AI除擁有高效益、高信任感外,更是個開放SaaS模式的AI軟體平台,能依據客戶端的需求套用在不同單位或場域,透過近人類思維將過來人專業經驗和產業know-how透過AI機器學習保存,立即化身成老師傅或顧問角色,讓人機合作激發出新格局。
Beyond Limits台灣總經理張中宜希望透過Beyond Limits的技術,為台灣傳統產業留下老師傅等級的know how。Beyond Limits/提供
觀察到台灣擁有充沛AI人才,Beyond Limits今年將擴大台灣布局,除計畫在台設置研發中心並與硬體晶片廠合作外,更積極與各傳統產業合作進而提升製程工藝,使認知AI的商業價值發揮到極大化。
Beyond Limits小辭典
Beyond Limits成立於2014年,以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為技術來源,結合數值AI與符號AI,藉此打造出Beyond Limits獨特的認知型AI(cognitive AI),提供企業級AI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場景上包含:石化能源產業、電力自然資源業、製造業與醫療保健產業等多元領域。
Beyond Limits市場遍及美洲、亞洲、中東地區等,並於去年正式進入台灣市場。目前亞太地區布局新加坡、香港、日本和台灣等地,Beyond Limits被CB Insights 2020評選為頂尖人工智慧前百大-最有創新精神的人工智慧新創公司,並被Frost & Sullivan授予北美技術創新獎。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By continuing to use this website or by clicking “Accept All Cookies,” you are giving consent to cookies being used.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cookies and how you can disable them visit our Cookie Policy.